展示中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访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然
来源:中国民族报  时间:2024-01-24 11:24

        1月18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4年第一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举行开展仪式,以“根在河南·花开中国”为主题的河南体验区精彩亮相,受到广泛关注。就河南体验区展览策划的相关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然。

  记者:目前,“根在河南·花开中国”体验项目正在火热开展,请简要介绍一下本次展览情况。

  张然:河南体验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四个共同”为设计脉络,展示河南大地上的中华优秀文化。

  从夏朝以来,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全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由此,我们以郑州、安阳、开封、洛阳四大古都为主要表现载体,精选具有中原文化表征和各民族“三交”因素特点的项目,通过视、听、触、互动等多重方式,充分展示轩辕黄帝、黄河澄泥砚、少林功夫、甲骨文、汴绣、木版年画、豫剧、唐三彩、牡丹花茶等中华文化符号,让观众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博大精深。

  记者:体验项目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请介绍一下策展思路,如何既围绕主线又彰显地方特色,在方寸空间里做足“大文章”?

  张然:本次体验项目主题为“根在河南·花开中国”,注重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又体现中原大地特色。“根”是文化根脉,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先秦“五方之民”共天下,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还有“洛阳家家学胡乐”等,中原大地见证了中华民族交融共生的历史。

  同时,河南省地处中原,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原文化始终处于与外部文化交流融合当中。在策展时我们注重全方位展示中原各族儿女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生动实践,立体式呈现河南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画卷。

  在郑州厅展示的“好想你”企业的枣制品,虽然是河南枣业品牌,用的却是新疆产的枣。“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大力推广红枣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投资5亿余元建立“三厂一基地”,带动南疆种植红枣面积620余万亩,通过原材料采购等方式消费援疆60亿元,辐射群众600余万人,用红枣串起“中华民族一家亲”。

  开封厅展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门独立画种,画样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讲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

  在辅展厅展示的独山玉来自“中国玉雕之乡”南阳市镇平县。从2005年起,新疆群众在镇平县石佛寺镇从事和田玉石料经营,年流动量可达3万余人,南阳市围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探索形成同区居住、同市经营、同班学习、同院就医、同娱同乐、共同富裕的“六同”模式。

  记者:在河南体验区,可以看到澄泥砚、甲骨文、豫剧、唐三彩等中华文化符号。河南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博资源,请问在选择参展的文化符号时有怎样的考量?如何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张然:河南素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之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在今河南新郑,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统一国家的建立,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选择参展的文化符号时,除了考虑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外,也会重点考虑中原大地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郑州厅的姓氏树体现着“万姓同根,万宗同源”。河南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安阳厅展示的甲骨文不仅是研究商代的第一手资料,以其为代表的汉字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基因与纽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各民族能够以通用的语言文字为桥梁,不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记者:河南体验区展示的“殷墟”“十三朝古都洛阳”“古城开封”等,也是近年来热门的旅游打卡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请问河南如何抓住文旅发展契机,推进旅游促“三交”?

  张然:近年来,河南省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三交”计划落实落地。此次“根在河南·花开中国”主题体验项目的开展,是展示河南的窗口,也是河南推进旅游促“三交”的重要契机。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从三方面深入推进旅游促“三交”。

  一是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挖掘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三交”素材,赋予文化旅游资源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让各族群众在旅游观光过程中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历程。

  二是抓实重点项目。目前,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安阳殷墟已被列为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展陈水平,修改完善讲解词,加强讲解员培训,开发研学资源,使这两个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紧紧围绕建设“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两大目标,持续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出“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黄河文化”系列丛书、“中华源·河南故事”等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持续擦亮“老家河南”“天下黄河”“中国功夫”等文化品牌。

  记者: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河南省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张然:“船的力量系于帆,人的力量始由心”。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纳入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培训内容;制定实施《新时代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与实践培训工作方案》,分类编写了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培训宣讲提纲。

  二是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

  三是完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性阐释,加大对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

  四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网络空间,改进创新做强网上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五是深化“同心圆·共发展”活动,推动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结对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过中华传统节日,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