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郑州市在中原区“骑手加油站”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台,面向新就业群体和市民朋友推广国家民委“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宣讲民族政策,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页及文创产品,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答题活动。
本次活动是郑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宣讲中的一站。近年来,郑州市积极落实上级部署,围绕“五个结合”,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工作。
一是结合创建活动,形成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划拨专项经费,整合优势资源,将铸牢宣讲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谋划共落实,加快形成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围绕“五类场所”,打造30个铸牢主题展馆、公园,建设27个铸牢教育基地,设立“红石榴”工作站,培育“红石榴”宣讲员,面向不同群体累计开展宣讲600余场,覆盖6万余人。制作“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公益广告宣传片,开通“铸牢号”主题公交、出租车以及哈密号、新兴号地铁专列,在全社会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二是结合教育培训,夯实社会基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推进铸牢课程进入党校主体班和干部培训班,累计举办铸牢主题培训班142期,培训学员14000余人次。走进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为哈密统战干部宣讲民族政策,增进郑哈两地经验交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利用学校文化长廊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支持西藏班、新疆班持续开展铸牢研学活动,促进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三是结合家园建设,厚植思想根基。大力推介国家民委“道中华”微信公众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树立和突出黄河、嵩山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接纳各族群众务工经商、求学创业、安居定居,推动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媒,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生活上相互融入、情感上相互亲近。
四是结合文旅发展,放大宣讲效应。将铸牢宣讲融入文博单位,展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举办黄帝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加强中原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讲述中华民族故事,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演出剧目,吸引游客深度体验新型旅游发展业态,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将铸牢宣传融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氛围营造,持续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融入“黄河文化月”“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大型庆典活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是结合典型选树,强化榜样力量。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针对机关、乡镇、学校、企业等不同行业领域实行各具特色的创建形式,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融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行业中心工作。2024年9月,有1个集体和2名个人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做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模范事迹的宣传报道,扩大宣传面,增强引导力。组织全市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引导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