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历史沿革
来源:河南省民宗委网站  时间:2019-04-25 17:01

唐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即阿拉伯帝国)使节到中国,被史界认为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始。宋代,中国和阿拉伯之间海上交通发达,政府专门指定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城市作为国际贸易港口,并设有专门销售阿拉伯商品的市场。唐宋两代,大批阿拉伯和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和海运到中国经商,把他们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带入中国。不少阿拉伯人长期居华不归,有的还按中国姓氏习惯给自己起了姓名、字、号等。世代在华居住的阿拉伯商人被称为“蕃客”,居处被称为“蕃坊”,中国政府为其设“蕃长司”,择德高望重者为“蕃长”负责领导宗教活动,管理民事诉讼、贸易等。“蕃坊”内还建有穆斯林公共墓地、清真寺等。蕃客在中国长期居住的过程中,逐渐定居,与中国人通婚,繁衍后代,成为中国穆斯林先民的一部分。

五代、北宋、金代后期的首都多在今开封和洛阳。许多蕃客在河南贸易往来和定居,伊斯兰教随之传人河南,并在开封、洛阳等大都和南阳、周口等水路要埠建立了清真寺。据传开封在唐宋间就有号称四大清真寺的北大寺、文殊街寺、西皮渠寺和凤凰寺。

13世纪初,蒙古军西征时调集和签发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东来中国。元朝时东来的穆斯林散居各地,主要分布定居在甘肃、宁夏、陕西、河南、云南等地,被时人称“回回”,后世有“元朝回回遍天下”之说。河南的官员中,也有不少伊斯兰教徒,如怀孟(今沁阳、孟县)一带的达鲁花赤曷思麦里三世等。

明代以后,随着回汉通婚。回回人口大量增加,清真寺的建立更加普遍。其时河南开封、沁阳、博爱、新蔡等地50余县中建有清真寺近100坊。明代回回官员、将领颇多,一些清真寺专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官员所用,称官寺。这些官寺还负责接待伊斯兰教国家使节、友人等。永乐、万历年间,信仰伊斯兰教的菲律宾苏鲁王两次到开封,后定居在凤凰寺处,明王朝赐姓为“安”。

清代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徒压迫严酷,往往引起该教的团结反抗。清代历朝都有关于镇压伊斯兰教徒“叛清”事件的记载。但伊斯兰教在各地仍不断得以发展。穆斯林为了谋生,不断迁移,一些人从陕西、山东、河北迁至河南,形成新的穆斯林聚居区。清末,河南清真寺达500坊,并出现了女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尊重广大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风俗习惯。1953年,河南省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规定,伊斯兰教徒自宰无法治疗的病牛(不包括传染病),经当地税局批准可不征税;伊斯兰教三大节日,经政府批准,其教徒可宰好牛自食;清真寺出租的房地产,均按原税率减半征收,或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全部免收。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阻碍着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广大群众和爱国的宗教职业人员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状况。1958年以后,伊斯兰教界开始了反对封建特权和宗教中的压迫剥削制度的运动。取消社头干涉回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婚姻自由的特权;废除了惩罚制度、“口唤”制度和歧视妇女的制度,如干涉妇女婚姻自由,强迫妇女“守限”等;取消了“乜贴”、“牌子钱”等;改变了由教长、社头把持清真寺的
封建管理方式;禁止妨害生产、妨害人民健康的封建迷信活动,如“睹娃”、治病避邪等。清真寺实行民主管理,阿訇、海里凡多参加了生产劳动,妇女享受到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广大穆斯林摆脱了封建桎梏。

由于“左”的思想影响,50年代后期,有些地方裁并了清真寺,使许多穆斯林群众无法过正常的宗教生活。有的地方混淆了宗教和封建迷信的界限,干涉了穆斯林群众的风俗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河南省各级政府加强了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同时注重对伊斯兰教上层人物在生产生活上给予帮助和照顾,在政治上给予较高待遇。1960年,河南省阿訇中,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的2人,任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省民委委员的共16人;任市、专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民委委员的共32人。1962年,恢复开放了大批被合并的清真寺。

“文化大革命”中,河南省伊斯兰教受到冲击,大批阿訇受到打击和迫害。清真寺多被拆除、封闭或改作他用,宗教文物和经典书籍遭到毁坏。宗教团体被解散,省伊斯兰教协会筹备组被迫停止了工作。穆斯林正常的宗教活动基本停止。

1979年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政府为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平了反。各地根据穆斯林群众需要恢复、开放了旧有的清真寺,调请阿訇住持教务。一些地方由国家拨款或群众集资整修了失修的清真寺。各寺都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或小组,穆斯林的宗教生活逐步走向正常。1980年4月,河南代表12人出席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议,其中张学智、盖世明、马望华、赵振英、赵继光等5人当选为中国伊协委员,张学智当选为常委。以后中国伊协又增补盖世明为常委、李月如(女)为委员。

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生应到圣地麦加朝觐一次。据载,清末以后河南到麦加朝觐的有20余人。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国家的对外开放,自1981年始,河南省每年都有穆斯林赴麦加朝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